当前位置:首页 >> 假山

四川德阳智造职教双引擎激活发展新动能0缠绕垫片

2022-07-07 19:01:39  瑞联机械网

四川德阳:智造职教“双引擎”,激活发展新动能

德阳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工作重点,不断增强产业集成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    “两张名片、两个示范”——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把以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打造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示范市。   去年8月,中央决定四川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探索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有效机制、模式和经验,开展先行先试。德阳按照省委“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的要求,坚持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为“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不等待不观望、边探索边实践,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依托既有产业基础,着眼未来发展需要,德阳全市科学定位全面创新改革,着力从“创新环境营造、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培育、协同创新开放”四个方面推进,把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和培养高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作为两大重点,全力打造“两张名片、两个示范”,推动德阳经济社会迈入转型发展快车道。  迈步“智能制造”时代    作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都由德阳制造装备,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居全国第一。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德阳市依托这一产业特色和基础优势,将目光瞄准“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这个定位,意欲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  去年以来,德阳市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制造服务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促进传统装备制造工艺流程、产品、功能、服务和价值链“五个升级”。尤其是将“智能制造”视作机会和主攻方向,充分对接中国制造2025及四川行动计划,实施以“互联网+制造”、“装备制造工业云”为重点的制造业互联网改造提升工程,着力建设以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为重点的企业智能制造体系。今年3月,“德阳装备制造工业云”正式上线运行,全市已有600余家企业入驻该平台,共享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技术、信息化建设、数据管理、项目管理、工程分析等“大数据”服务。科新机电等4户装备制造企业与北京数码大方合作,进行智能化改造,成为我市首批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试点示范企业。四川宏华“石油钻采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和东电“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被工信部列入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四川省总共入围5个项目,德阳就占据两席。  把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德阳还主动对接中德产业创新等合作平台,在航空与燃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核能装备与核技术应用、机器人制造与运用五大领域,推进德阳工业逐步向“互联网 智能制造”的工业4.0形态转型。依托职业教育优势,积极引入国际职业教育机构,支持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建设中德汽车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库卡机器人学院,为“智能制造”提供技术人才。  创新引领高新产业异军突起    今年,随着年产30吨石墨烯粉体制备生产线竣工投产和以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成员的四川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省内唯一的集石墨烯研发、生产和应用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在德阳旌阳高新区正式建成并投入生产和运营。目前,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在导热导电、电池能源等9个领域与省内外2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石墨烯应用产品,大力推动石墨烯材料应用产业化。  今年4月12日,东方电机完全自主设计开发、制造的国产最大单机容量抽蓄机组——仙居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已掌握抽水蓄能机组核心技术。  东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项目已经完成压气机试验台和燃烧器试验台建设、50MW燃机原型机设计全面开始,明年将研制出样机,进入运行试验。  喜讯接踵而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正是德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最好印证。当前,我市大力实施高端产业培育壮大“331”战略,瞄准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发一批高科技产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高端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其背后,全市精准对接产业未来发展方向,重点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以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成果转化体系、以科技人才为支撑的众创体系。目前已对高端装备、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700余家企业建立创新台账,制定实施22类、82条创新政策,组建燃气轮机、油气钻采、石墨烯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个,参与企业140家。建立国家级实验室5个、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与中科院、北大、清华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共同建立3个联合实验室和12个研发分院,推动石墨烯、铝空电池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出台历年来分量最重、含金量最高的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1+3”政策,围绕德阳产业发展最需要、专业水平同领域最强、行业认可度最高的“三个最”原则,精准引进集聚一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去年以来已引进创新创业团队4个,自带创新项目23个,带动企业实现产值280亿元。  德阳职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打造“两张名片、两个示范”,就是要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把以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打造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示范市。这是德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战略目标。  身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德阳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全面创新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服务装备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的重要支撑,在坚持“三个紧贴”办学和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多年来,德阳坚持紧贴产业办职大、紧贴企业人才需求设专业、紧贴提高学生技能搞教学,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设置专业237个,其中装备制造类65个,在数控技术、机械加工和工业安装方面,每年培养毕业生5000多人,除满足本地装备制造企业需求外,还对外输送到中航工业集团、国机集团等大型企业。  “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学校办学就跟进到哪里”,这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也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德阳经验”。几年前,中国二重“世界之最”——8万吨模锻压机着手研制时,工程学院就和二重一起创办班级,培养技能人才,如今,大压机的操作手基本来自这个班;三峡“巨无霸”转轮焊接技术攻关,学校培养了29名骨干……目前,该校已与中国二重、东方电气、中航工业等企业合作,共建数控精密制造中心、金属蠕变实验室等,承担了多项国家高精尖装备和新材料研发制造任务。  立足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去年以来,德阳还积极与世界职业教育领先的德国合作,采取“双元制”办学模式,引进国际先进职教办学经验和成熟的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标准、教材体系和各类教学资源,促进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发展。当前,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抓紧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联手打造中德汽车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正同德国库卡、西门子共建库卡机器人学院及西门子先进制造实训中心,通过推行“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实现教学、实训、生产紧密衔接,为德阳装备制造注入更强的“德国制造业基因”。

电子万能试验仪

静扭强度试验机

反复弯曲测试机价格

弹性件刚度试验机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