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鲜米机

FONTcolor0000ff杭叉蝶变FONT压花辊

2022-07-11 19:17:23  瑞联机械网

杭叉蝶变

杭叉蝶变

2010-6-8 12:28|查看: 151|评论: 0

时至5月,叉车市场火爆异常。在经历了2009年全行业同比下降30%以上的低迷行情之后,我国叉车制造业积蓄了一年之久的压抑气氛终在2010年上半年得以全面释放。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叉车销量达到47567台,同比增长83.3%,较2009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17.6%。虽然叉车市场复苏的步伐略微滞后于其他工程机械产品,但势头尤为强劲。火爆行情来势之猛,出乎业内预料。

叉车制造领军企业之一的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杭叉”)今年1~4月销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发货量超过1.9万台,同比增长110.7%。其中,仅3月份单月销量就达6700余台,平均每天生产、销售超过200台,刷新了该企业甚至全行业单月销售的历史最高纪录。

近几年,面对跨国公司全面布局中国、国内工程机械大集团纷纷介入叉车行业,杭叉与安徽合力(我国叉车行业的另一支老牌劲旅)一起,依然牢牢掌控着我国叉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并用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式共同引领和推动着我国的叉车制造业逐渐向世界强国靠近,保持逐年上升的态势。

而一向处事低调的杭叉,其近两年的业绩增长却并不低调。“凭借较为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及相对灵活的反应能力,杭叉在市场份额以及产销量方面甚至跃居行业首位。”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杭叉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叉车行业内举足轻重的“大腕”之一。

2009年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近几年来最为困难和艰苦的一年,而身在“重灾区”的叉车制造业更是受到了历史上少有的较大冲击。经过去年后半年的缓慢恢复,我国叉车市场如今再次重新被点燃。然而,能否抓住眼下的商机成为叉车企业判断力和决策力的真实体现。

而现在看来,杭叉在去年年中市场最为冷淡的时刻果断搬迁所带来的产能扩大和技术升级,成为其目前能够傲立市场的关键。有业内人士评价,杭叉这一“搬”,完成了该企业发展过程中一次“化蝶”般的华丽转身。同时,这也将给我国甚至全球的叉车制造业发展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

搬迁“进化论”

2005年底,囿于产能及物流瓶颈,杭叉主动作出搬迁决定。

但何时搬?搬到哪儿?怎么搬?都将决定这个企业未来命运的走向。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2009年7月1日,杭叉临安生产基地几乎在一瞬间实现全面投产。仅用10天时间,“杭叉完成了该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距离最远、外部环境最为复杂的一次搬迁。”杭叉董事长赵礼敏对此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据记者了解,杭叉在此次搬迁中不仅达到了销售零影响、员工零上访、效益零下降的目标,并在2009年实现了内销、出口、效益行业最佳。

然而在赵礼敏看来,这次搬迁不仅让杭叉抓住了今年上半年的火爆市场,更重要的是,杭叉因此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的彻底转型。试想一下,假如搬迁略微向后拖延一段时间,杭叉很可能在尚未磨合到位的状态中失去眼下“突然”出现的火爆市场,也很有可能被其他优势企业从此拉大差距。

赵礼敏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搬迁之后,最直观的变化是产能的大幅提高。据他介绍,如今的杭叉工业园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叉车研发、生产的单体工厂之一,年产能力单班达到6万台,双班达到8万台。而此前的旧厂区满负荷运转的最大年产能也不过3万台左右。

搬迁后,杭叉终于突破了原有场地的限制,全部实行专业化生产流水线组装、调试和整机检测,拥有了五条叉车总装线、四条整机检测线、三条门架装配线、两条桥箱装配线和四条部件及整机涂装线。同时,新基地大规模应用数控焊接变位机、焊接机器手、激光切割机等新设备,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现场环境明显改善,而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赵礼敏认为,新厂区较为先进的生产装备及优厚的厂房资源,尤其是ERP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生产工艺的优化产生了质的飞跃。“它使计划更精确,成品及零部件的库存和运输等物流费用大幅降低,同时企业应急交货的反应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他说,现在的零部件都采用蓄电池牵引车运输,使整个园区物流更加顺畅、行车更安全,还降低了空气和噪声污染,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据记者了解,杭叉搬迁之后,注册设立了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把9个生产型子公司纳入集团化管理范围,这不仅能够提升该集团的整体形象,而且节省了一大笔管理运营费用和时间。一位杭叉内部人士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因为老厂区的办公地点相对分散,以前办一件事情有可能需要一整天,而现在同样一天的时间可以完成之前数倍的工作量,效率提高不少。”同时在生产上,杭叉结合工业园布局,坚持“两头强、中间精”(两头指研发和销售,中间指整机制造)的发展模式,逐步转移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利用社会资源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这正是赵礼敏最为看重的一点――通过搬迁实现杭叉生产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型。

杭叉因素

“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这是一位业内专家对杭叉的印象。

的确,正是去年年中的这次关键性的搬迁,使杭叉在面对眼下这段突如其来的火爆行情时,有了更为沉着的应对能力,当然也为其带来了可观的市场效益。

而这在另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杭叉已是推动我国叉车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这次转型将对我国甚至世界叉车制造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对于我国叉车制造业来说,杭叉产能的翻番,势必会带动叉车产业链的扩张和发展,部分相关配套件企业无疑将从中受惠。同时,在杭叉原有的品牌效应支持下,新的工业园给该企业带来的产能放大和技术工艺的提升,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叉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对叉车生产规模较小的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将会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

其次,有资料显示,我国已于2009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叉车制造和销售中心,去年的销量达到138908台(美国在12万台以下)。而杭叉2009年的销量约为34000台,虽然年初该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是2010年销量力争突破4万台,但通过产能扩张之后仅今年1~4月就达到1.9万余台的销量,这似乎表明,4万台的目标不难实现甚至大有超越的可能。虽然有业内人士看淡今年后半年的市场行情,但随着日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将今年走势定调为“前高后稳”(之前大部分业内人士对今年工程机械市场行情预测为“前高后低”),可以想像,我国有望在2010年继续蝉联世界叉车销量的冠军,甚至逐渐拉开与身后其他国家的距离,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叉车制造和销售中心。而杭叉的这次转型升级无疑将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今年的势头很好。一季度一些企业销量均创下历史新高。”赵礼敏也向《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一个新的上升通道,物流业也已被列入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形势总体来讲对叉车行业是有利的。

但他指出,行业竞争也将随之变得更加激烈。目前我国已有100余家叉车生产商,世界上较为著名的叉车跨国公司均已全面布局中国市场,独资、合资企业大批涌现。2009年在全球叉车行业整体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仍有后来者不断进入。同时,山推、柳工、龙工、山河智能等大型工程机械集团也纷纷介入并逐步释放产能。赵礼敏认为,行业同质化竞争将日趋激烈,加之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的高企,利润下降已成普遍现象。

但业内专家也表示,包括杭叉在内的我国部分叉车制造企业,近几年通过各自的转型升级,已经初步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长远来看,随着中国叉车市场容量的日益扩大,我国将不仅只是世界最大的叉车制造和销售中心,还有望成为引领世界叉车制造业的技术强国。而杭叉也已剑指世界叉车前五强。

记者手记: 杭叉的“出走”

本报记者 高扬

迫于发展和环境的压力,搬迁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欲见化蝶之美,必经破茧之痛,不少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都历经几多挣扎,能运筹帷幄者鲜矣。

而杭叉的搬迁也许就是其中值得细细体味的那一小部分之一。

2005年前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杭州市政府开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将市区内的工业企业外迁至“卫星城”。

与其他企业不同,杭叉是主动搬迁。因为自2000年杭叉改制以来,每年销量平均以40%的速度递增,原本5000台的年产能明显不足。虽然2005年杭叉通过技改,年产能迅速扩大到3万台,但大部分厂房是租赁而来,较为分散,物流成本随之激增,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主动求变,以变应变。杭叉主动请缨,开始了这个企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距离最远、外部环境最为复杂的一次搬迁。

而让外界颇感意外的是,杭叉最终选择在2009年年中实施搬迁。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的阴云尚未散去,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尚不明朗,搬迁之后新工厂的磨合也需要时间,选择此时搬迁不仅需要勇气,还要有对未来市场走势的准确判断。

结果证明,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恰到好处。随着2009年下半年叉车市场的逐步复苏,杭叉也平稳度过了新基地的磨合期。当2010年市场突然迎来火爆行情的时候,杭叉已能从容应对并牢牢将其抓住,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最重要的是,杭叉通过搬迁实现了产能扩张、技术升级和管理模式、发展方式的转型,企业由此发生了质的变化。

值得借鉴的是,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企业战略和经营层面,而且更多的反映在普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大量新设备的应用,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强度;工厂和车间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保障。杭叉的职工早餐被当地媒体誉为“杭州企业最丰富的早餐”,舒适的住宿条件和优厚的补贴政策让绝大多数职工主动选择住在远郊,这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正在日益强化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软实力。

纤维水泥管

恒温恒湿称重系统

干粪车

青储秸秆打包机

回收电缆线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